refrigerator不是一种水果

深自缄默,如云飘泊。

Milchstraße(微刘静X乔英子向)

写在前面:是一个可以写很长的脑洞,而且我话唠,希望大家不会看烦了。(鞠躬~)

关于故事本身:标题Milchstraße是“银河”的德语。银河是大家都知道的原因。至于德语,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因为杨杨去了德国读书?哈哈。另一方面我想等这个故事段落结束再说,希望我忍得住并且记得住orz。故事时间背景是半架空原剧的,文中稍有提及,希望不会造成不适(再次鞠躬~)

愿食用愉快~

1.

春风中学的师生都在一个新学期伊始发现了学校附近新开的一家店铺,名字很特别,叫Milchstraße。小店坐落在学校对面的街区,门额是淡黄的底色,上面印刻着天水蓝色的一行字母,圆润饱满的字体显得格外动人。当然,它也显得有些格格不入,在一所高中的门口,无非是装饰琳琅满目的流行元素或者挂满汽车海报的文具店,要不就是堆满书籍考卷、打折资料的教辅店。烟火气十足,喧嚣热闹,接收了青春里无处安放的课后活力。而这家店铺,敞亮的玻璃落地窗,门口两级铺着暗酒红色地毯的台阶,门后挂了一个小小的瓷制风铃,安宁而神秘。

比春风中学的大部分师生更早发现这家小店的诞生的,是住在对面小区的乔英子和黄芷陶。那是她们步入高三之前所剩不多的日子,一对闺蜜相约遛弯儿消夏,一出门口就看到了一辆不太大的搬家公司的车停在原来便利店的门口。看样子是要拆了啊——乔英子在心里念了一句,这倒不是太稀奇的事,开在这样人流密集的地方,租金不低,一些店铺撑不住一个暑假的人烟稀少就离开了。乔英子被好奇心驱使着去看,就只看到了一个背影,一个穿着雪纺白色上衣和墨蓝色长裙的人,一片暮色里什么也看不真切,依稀只看到了她抬手把眼前一角碎发牵到耳后,露出了抿着轻笑的嘴角,就进了那家尚空荡的店面。

2.

乔英子短暂的好奇心并没有让她第一时间记住那家她以后经常光顾的小店。她第一次造访,还是在开学两周以后的一个周五。

“英子,一会儿放学了要不你陪我去那个咱们学校门口新开的小店看看?”黄芷陶没有告诉乔英子,她按照印象里依稀记住的那串字母拼写去搜,发现那是“银河”的德语译法,黄芷陶觉得这样的名字再适合不过眼前这个因为宋倩阿姨高压教育而闷闷不乐的朋友了。

“嗯?行呀,那家M——什么的店?正好我也不太想马上就回家,那放学我们一块去吧。”乔英子的印象中没有留下太多关于那家店的印象,只记得它明快的样子,哦,还有那个在暮色里的背影。

3.

乔英子和黄芷陶一前一后进了那家店,脚底下踩着绒绒的地毯,耳边被门带起的轻轻的风铃声,头顶上暖黄色明亮的灯光,屋子里萦绕着舒服的香甜气味,眼前的,是一棵不太大而足够逼真的树脂材料制成的树,上半部是枝繁叶茂,下半部分是一个大大的树洞。店里开着26度适宜的冷气,几张米色的沙发椅,随意摞放的薄厚不一的几本书。而让乔英子几乎要欣喜地热泪盈眶的,是店铺里大大小小的灯都是星星的造型,墙上贴的墙纸是浩瀚苍穹,椅子上的抱枕是弯弯的月亮。

一时间乔英子有些迷乱在这几乎是梦境一般的周遭。

“你们好,欢迎两位。今天店长不在,不过你们可以随意找地方坐下,如果你们有什么烦恼或者想要倾诉的,可以写在纸上放在门口的树洞里,店长会逐一回复”,说着,眼前扎着高马尾的店员指了指店门口的那棵树,仔细看去才发现那深深的树洞里已经放着两三沓信纸,“二位可以到里面坐下,桌子下抽屉里有纸笔,待会儿我会送一些饮品给你们。”

看着乔英子和黄芷陶一时的错愕,店员道:“当然,你们也可以随意来休息一会儿或者看看书,只不过——店长确实是个很好的人,也许你们会很开心能在这里遇到她。哦对了,店里的书都是店长看完带过来的,欢迎你们翻阅,如果实在喜欢要借走也可以,记得还哦,enjoy~”

4.

乔英子忍不住开始在那素雅的信纸上倾诉着,店里的铅笔芯留在纸上一道道印迹,像是一点点抚慰在她的心里,她奋笔疾书般的写下这么多年来对父母离异的苦恼,对父亲回归的思念,对妈妈高压管教的恐惧与无奈,诸如种种琐碎的、细腻的、折磨人、困扰她良久的思绪,被一股脑的写下,像是洪水终于找到了宣泄出口一拥而上,那些牵绕她的苦闷与蜘蛛网一般难缠的烦恼,好像就在那纸与笔的摩擦中一点点淡去了。

写罢,乔英子顺手捧起旁边的饮品杯灌了一口,是微微清凉的柠檬水,但又不只这些,比它更丰富的,在清甜之上,是一层淡淡的柠檬皮或者陈皮的微苦,又被笼罩了一层蜂蜜的醇香,喝进胃腹的是熨帖,在唇齿之间萦绕的是一点薄荷的轻快。乔英子捧着玻璃杯,看着杯壁上印着一个字母“J”,她也不知道那是独属于这家店和店主的印记还是单纯属于批量生产的玻璃模版,她伸手摸了摸那个字母勾勒起来的边缘,感受到了一些莫名的指尖传来的温暖力量,在这个尚且炎热的夏末,竟让她觉得前所未有的舒适。

透过杯子去看一旁的黄芷陶,也正在轻轻写着什么,没有那么深的落笔力道,黄芷陶只在信纸上慢慢诉说着对远在非洲的父母的思念与担心,而多多少少在这些情绪的背后,还掩藏着一些秘而不宣的埋怨与不快。那些属于这个年纪女孩子们的心事,都被这尤为温馨安宁的环境,被嘴里的一口清甜的柠檬茶给一点点浸润了出来。乔英子看着陶子写着写着眼眶发红,从一边的纸巾盒里抽了一张递过去,两个正在经历情绪起伏的姑娘在这间明亮的小店里,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周五傍晚。

店员说,她们可以过一周再来取店长的回信,如果运气好的话没准能见到店长本人。看着乔英子瞬间明快起来的笑意,店员补了一句,在周末或者周一见到店长的可能性更大。

乔英子心中开始强烈的升起了对这位店长的好奇与感激,似乎她能确信那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也许就是那个温润背影的主人呢?

两个女孩一天天的期待着一周以后的那个日子的到来,期待着一位有些神秘但一定很温柔的店长的回信,期待着自己在心底深处、在潜意识脑海里的那些细碎的情感能够被人关注、被人理解、被人倾听,如果不能——有一个倾诉的渠道也是好的,哪怕只是没有回应的树洞呢。

5.

北京天文馆的工作人员发现,他们最为温柔的刘馆长在送走儿子去德国读书后,好像倒也没有清闲下来。在他们工作清闲的时候,也能看到刘馆长坐在办公室里,以前往往是看到她在捧着什么书读,现在倒是成了读信或者认真严谨的书写着什么。这让助理有些摸不着头脑,只是觉得刘馆长身体健康,面色也不再是之前那段时间的苍白就是最好的。

刘静决定到春风中学附近开这样一家店算是半个偶然的机会。杨杨的高考、她的生病,成了那一年家里最重要而艰难的两大事件,现在也终于都有了好的结果。而她还是能记住的,是杨杨看着她头发一把一把掉的担忧的眼神,她有心无力的安慰苍白无力。她瞒着一家人跑到医院检查手术,在夜色如水的月色下,她还是觉得有些孤独无依。她不想惊动别人,而内心最深处也隐隐约约渴望着有人来安慰、有人来陪伴,有人可以与她站在一起抵御那些来势汹汹的病痛折磨。好在虽然过程波折但结局总是欢喜的。那些需要倾诉出来的东西,总应该有一个合适的安稳的出口才是。

季胜利调任中海的一年,好像是给他们匆忙人生中的暂停键,刘静在温暖湿润的环境里调养好了身体,季胜利在那里安心做一方父母官,杨杨虽远在德国但生活充实学习努力。一年后的这个夏天,季胜利被调回,他们又举家搬回北京,回到书香雅苑。接风洗尘的家庭小聚,杨杨从德国飞回,半打趣着说了一句,“妈妈,现在高考的这些孩子们,要是都能遇到您这样的家长,肯定没有人会抑郁,没准分数都能提高不少。那会儿我有时都觉得您就像知心大姐姐一样,特别踏实。”

于是,刘静的Milchstraße就此诞生。

刘静看着手中的署名“乔英子”的信,洋洋洒洒写了不少,从最开始字迹清秀灵动,到后面似乎随着情绪的浓烈递进而变得有些许模糊和连笔,好像字里行间都是挣脱不开的束缚。刘静皱了皱眉,她是打心底里心疼这样一个小姑娘的,在一个并不健康的家庭环境里成长,出落的自立、努力也足够优秀,却少了太多的安全感,为了一些无足轻重的失败而闷闷不乐,陷入无法开脱的泥沼,想挣扎而如梦魇无力摆脱。

在一个句号之后,这样的情绪似乎戛然而止,不知道是被什么打断或者是情绪的断层忽然被接全,略显杂乱的起笔停止了。再换行落笔的,又换回了那样轻巧的字迹,道出一些感谢倾听的话,也许因为写字多了而稍显疲软,一字一句的是谨小慎微的感激与渴望。

刘静的这家小店刚刚开业不久,接到过几封关于高中焦虑、生活压力的信函,她回复的尚且顺畅,以所有的温情,站在这样一群面临着人生重要路口彷徨无助的孩子们的角度,以他们的视角看待这个世界的变迁与残酷的选择,给他们一些支撑的力量。眼下这封信件,她一时间有些措手不及了。她能理解那些被压迫之下几乎支撑不住的信念与理想,刘静想张开双臂伸出双手给那个女孩一点温暖。而她的孤独又似乎刺中了自己的脆弱,冥冥之中的,好像自己也被慰藉了孤寂。

刘静握起笔,从信里提到的每一件事的细枝末节引起的轩然大波开始,一件一件力所能及的梳理、安抚,想出一些她可能做的可行的方法。同时,第一次隐隐觉得无力,很多东西,离得远了,便是鞭长莫及了。

刘静回复完一封信,咂摸一口红茶,看看窗外的月色,星星在难得的闪着,署名一个“J”。放下笔后,刘静看着信纸轻轻出了神,总觉得心里荡起些什么文字难以表述的,又重新拾起笔,在右下角的署名上方,添了一行字,“小姑娘,如果你愿意,可以在下周末到Milchstraße里找店长,我会在。”。

tbc.


写在后面:

感谢各位看到这里~好像我写了这么多也没有具体写了什么orz。故事本身其实有很多可以展开的,tbc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写陶子的部分,不过如果我写的太无聊没有可读性的话END在这里也是可以的,所以就这样啦。

感激~

评论(7)
热度(43)
  1. 共2人收藏了此文字
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